近日的淘宝与工商总局之争,想必大家都知道事件的整个过程。在移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情况之下,任何热点事件几乎都以同步直播的情势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在此略去不讲。关于此事大家的看法立场各有不同,有支持工商总局打假的,也有支持淘宝讨要程序正义的,还有既支持工商总局打假也要程序正义的。
在此只谈谈这次两者相争之中,淘宝可能在哪些地方做错了,导致陷入形势吃紧、股价大跌的不利局面。
对定向监测结果的反应过度
在“80后小二”的长微博中,他找到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中的相关条款,认为工商总局在处理过程有程序违规。但事实上这次工商总局公布的并非是抽查结果,更不是抽查处罚通知,而是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定向监测不是抽检,并不适合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当然,没细看的情况下,搞混了也情有可原,其实我也是找到监测结果和检验办法的原文才分辨清。
再者说了,凡有常识或稍加思考的人都知道,监测结果中的正品率,只对监测样本负责,并不代表全淘宝实际正品率。这好比一次突击测验没及格,并不代表考生的真实水平不及格一样。实在想不出为什么要对一个监测结果反应如此强烈呢?而且直接就把板子拍在“一棍子打死淘宝”的定论上,这个帽子戴得过于主观激进,要知道毕竟监测结果根本不是处罚通知书啊,亲。
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不可取
淘宝对工商总局的监测结果极其不满,但却把矛头对准了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白亮。有人认为这是淘宝非常聪明的一招,既不会招致与监管部门作对的嫌疑,又成功打击了对手。
然而我认为这是个败招。无论刘白亮个人工作如何,都改变不了定向监测是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的机构行为。就事便论事,对监测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工商总局提起信息公开或行政复议甚至是行政起诉,而不是个人。
更何况定向监测的工作,是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委托第三方的中国消费者协会完成的。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刘白亮情绪化执法的情况下,就把怒气撒到刘白亮个人身上,显然偏离了正常的企业运作轨道,给外界的感觉更像是无理性的人身攻击,而不是想解决问题本身。
让微博小编来背黑锅真的好么?
对于淘宝官方微博的那篇“冒死转发”引起纷争的长微博,阿里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是微博小编自己定夺的。也就是说把责任推到了官方微博的基层运营员工身上。这种“暂且工”式的解释,很有中国特色,但却显然难以服众。在一个等级繁杂的庞大企业中,一个小小的微博编辑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也不敢擅自对此重大事件表态的。
大家都知道,“暂且工”在中国的名声并不好,用“暂且工”来背黑锅的作法实际很不高明。人们除了无限同情那个微博小编外,或许还会感慨公司无情,一出问题就像那些官僚机构那样把责任推卸到个人身上呢,马云不是说好要做负责任的国家企业么。
当然,貌似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除非直接道歉说“我们错了”,这个好像更有难度。但让微博小编来背黑锅真的好吗?
过于强调客观因素显得诚恳不足
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公布了《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后,不仅曝光了阿里违法违规经营的问题,还牵连到其可能隐瞒消息涉嫌欺骗投资人。阿里和工商总局之争甚至都惊动了全世界。
随后淘宝态度开始缓和,承认假货的存在和危害,声明将支持加大打假力度。不过声明中过于强调诸多客观因素,比如人均收入几千美金时最易有假货、平台商品量大难以监控、百万卖家创业艰辛不易、根源在线下等,而显得 诚意不足。
好比和女朋友约会迟到了,其实不用解释太多原因,通常只需一句话“不好意思迟到了”就能以诚恳的态度赢得谅解。过多解释客观原因,反倒让消费者感觉是在为自己打假不力找借口,推卸平台监管责任。话说你一网上平台老盯着线下的假货,为啥不把精力放在淘宝平台打假上呢?
以上列举了在这次事件中,这四个淘宝可能做错了的地方。现在回想,如果没有“80后小二”那篇《刘白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文章,人们没准已经开始遗忘工商总局的定向监测结果,也就没有阿里现在股价大跌、全面被动的难堪了。
衷心希望这次淘宝与工商总局之争,能开启依法行政和网络购物保障的新纪元。我想不管大家支持谁,但我们共同的想法都是希望今后能有一个良好有序的网络购物环境空间,不再遭受假货的侵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虫:科技评论人,虎嗅网、钛媒体认证作者。微信公众号:mini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