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案:于玉林,1934年出世于湖北省建始县,1956-1960年就读于南开年夜学经济系和河北财经学院计统系。曾任天津财经年夜学管帐学系首任首席传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古代管帐》主编,中国贸易管帐学会年夜学部主任。2014年5月8日,在天津财年夜的家中,于老承受了“管帐口述汗青”项目组的采访。
采访因为老的自得弟子田昆孔教授的回想作为收场。于传授多年一向坚持着记载学生进修状况、测验成果和讲堂表示的习气,谈起于老的这几十本记载,田传授眼里溢满了敬佩。田传授说从本人教师身上学到了仔细、学会了剖析支流,培育了年夜局不雅。这间用来采访的小小书房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大概不只仅是他,另有良多的“田传授”恰是本着关于玉林传授的这份崇敬之情,一步步走入了管帐殿堂。
一颗红心:问道迷信力图真知
于玉林1956年去念年夜学时并没有明白的团体计划,地道凭着一腔热诚呼应国度“向迷信手艺进军”的召唤。《群众日报》一篇“掀起退职群众向迷信进军高潮”的社论,让还在湖北恩施百货公司上司单元担负管帐卖力人的他燃起了年夜学梦,阅历了压服指导赞同测验的曲折,于玉林成功地考进了南开年夜学经济系管帐专业。由于任务交代,加上路途悠远,晚了整整一周才退学。
回想本人的年夜学四年,于玉林用了“渴求常识,吃苦进修”八字归纳综合。在实践任务阅历中,他深入领会到了实际充裕所形成的局限。昔时南开年夜学管帐课本是将苏联课本分离中国实践改编而成,教员步队人才辈出。假如说在如许一个课本质量高,师资步队好,进修情况优的黉舍求知若渴本是道理当中的工作,那末于玉林年夜学四年从未归家的废寝忘食的确是预料以外。他说,一是工夫要素,四年八个寒寒假,依据本人所列课外进修方案,他能够应用黉舍丰厚的进修资本控制更多的常识;二是经济要素,昔时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除将每个月的助学金寄送回家,留在黉舍还能够省去舟车劳累的开支。
与天津财经学院的结缘源自1959年的学科调剂,南开年夜学的金融、管帐、统计并入了天津财经学院,于玉林的组织联系也随之转移,教员步队的缺口让年夜学四年成果五分满贯的进修班善于玉林成了留校任教的不贰人选。
两相分离:实际理论相得益彰
1960年,时价二十五岁的于玉林从统计教研室开端了职业新终点,初任青年教员的他被委以一门新课的讲授任务,就是《国平易近经济均衡统计》。在没有课本,没有案例,材料充裕的状况下,这位青年教员前后到国度统计局、辽宁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局实地调研,依据国情重点研讨了地域经济均衡统计,两年编写完成《国平易近经济均衡统计》,将理论所得成功使用于实际讲授。于玉林接办1966年卒业班时因循了查询拜访研讨的保守,率领昔时的统计406班到至天津市贸易核心区的劝业场剖析“三年夜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的出售纪律及其开展趋向,后因文明年夜反动自愿中缀。
阅历了三年复课闹反动,起色呈现在天津成为直辖市的1969年,于玉林被分到天津市煤矿公用装备厂教育反动小分队查询拜访社会人材需求。管帐岗亭具有的宏大空白让于玉林经过管帐短训班完成了社会价值。
昔时深受实务界欢送的《社会主义企业财政管帐根底》照旧是于玉林走遍年夜江南北的理论精髓。于玉林同李宝震传授去了西南和上海等地的近20个工场和黉舍查询拜访进修,如哈尔滨柴油机厂、卷烟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年夜连钢厂、柴油机厂,上海年夜隆机械制造厂、上海第三炼钢厂等企业;他还同容悦胜教师去广州、湖南和延安等地的10多个工场和黉舍查询拜访进修,为了可以实地理解反动依据地的管帐汗青状况,他们乃至跑到年夜山深处的延伸油矿和悠远的延安汽油机厂。终究,在管帐短训班讲授理论和普遍深化查询拜访工场、黉舍的根底上,参考油印的《管帐根底》课本,颠末自己的勤奋,于玉林他们终究编写出了一本外部运用的课本《社会主义企业财政管帐根底》。分离讲授科研效果,李宝震、于玉林、李明珠编写的《管帐学道理》于1982年正式出书,这本课本还在1984年取得了天津市哲学社会迷信优良效果课本二等奖。
三年夜变革:讲授为主科研为魂
变革关闭后,在“推进学生自我教育”思惟的指点下,依据专业课的根本讲授流程,于玉林从讲授办法、管帐尝试和测验方法动手,理论了本人的主意。他创始“五分离”教育办法,即自学、发问、授课、谈论、习题相分离,学生能够把成绩带到讲堂议论,遵照“是甚么,为何,怎样办”的思绪,以成绩为泉源提出分歧的剖析思绪,不只完成了实际讲授义务,更要害的是锤炼了学生的思想体例。
作为一位热中调研的实干家,于玉林把管帐尝试晋升到了新高度。事先偏重于学术性研讨的分析型高校普通不弄管帐尝试,于玉林则分离分歧类型高校的特征,倡导树立研讨型管帐尝试室。为了弥补原有低级、中级管帐尝试的缺点,于玉林提出在此根底上完美管帐尝试系统,参加由互相联络的10门专业课整合而成全体的初级管帐尝试。为了合作失业,2011年于玉林提出“三业”管帐尝试形式,即课业、失业和守业三位一体,并与软件公司分离,兴办天蓝管帐尝试研讨所,辨别在全国10所高校建立管帐尝试研讨室,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管帐尝试研讨所。
所谓严师出高徒,于玉林组织树立了《管帐道理》(管帐核算根底)的题库,灵敏应用教员测验自立权,额定列出自学参考材料,形成10%考分占比,扩展了测验范畴。因而,对浩繁学生而言,这位于教师讲堂上的100分更显得弥足宝贵。
年夜学教员需不需求停止迷信研讨,这在昔时有过热闹的议论,有建议把教员分为科研型和讲授型,而受害于理论讲授的于玉林则主意将年夜学教员培育成复合型人材。在担负管帐道理教研室主任时期,他提出了建立面向“经济建立讲堂”和“讲授讲堂”的双目的教研室,让科研效果效劳讲授。1991年,于玉林的“双目的”教研室遭到了天津市群众当局高教局关心,取得了天津市优良教研室声誉称呼。
在科研方面,于玉林更是身先士卒。在1969至2006年3月退休的37年间,他共宣布论文336篇,出书主编、编著、参编的著作88种。于玉林喜爱做研讨,“曾经常态化,不为职称,不为稿酬,而是一种习气,从不连续”,他自己亦从每篇成文的进程中取得宏大满意。他筹建古代管帐研讨所当时承当了组织管帐科研勾当,介入国际外学术交换,主编《古代管帐》杂志等诸多本能机能。
当时天财管帐学成为天津市中央初等黉舍首批重点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于玉林同年成为博士生导师。为了不孤负黉舍和社会对管帐学科重点建立和博士生培育的深入希冀,于玉林提出了“承继保守,开辟立异,发扬特征,构成系统”的根本思绪。他以为老一辈管帐学家留上去的工具是珍贵的,值得进修承继,但管帐是与时俱进的迷信,后代人要具有前瞻性,发扬管帐学科的立异感化。于玉林以为管帐学科新的增加点就在穿插学科上,而且管帐自身就具有浩繁可供穿插的学科边沿,在他出书的主编和编著的29部学术专著中就有22部下于学科穿插研讨效果,而其宣布的论文中,有多篇触及管帐穿插范畴研讨。
于玉林这类“寓研于学”的体例给管帐博士的培育提出了更高请求,他把博士教育定位为培育“两高”人材:精深的专业水准,优良的思惟本质,二者兼备。他总结出“123管帐博士培育形式”,即以立异管帐学科范畴为讲授核心,以培育两高人材为讲授目的,以介入课程研讨、课题研讨、论文研讨为讲授主题。于玉林对博士生专业研讨请求固然严厉,但从不限制他们的研讨兴味。依照常规,博士论文的选题经常落在指点教师研讨范畴范畴内,但这类做法能够会抹杀学生在兴味范畴的学术潜能,为了鼓舞博士生写立异标题,他会加班加点深化研讨学生论文触及学科新形式,支撑论文的后续指点,这类思绪也让他得以不时充电。
五湖四海:学术观念常思常新
于玉林在学术上一向坚持着本人的自力性,他提出科研在保持四项根本准绳的条件下的“三无”境地:无相对高峰,无相对威望,无相对禁区。他对科研效果的判别也有五个规范,即实际判别、律例政策判别、专业判别、逻辑判别和理论判别。对此,于玉林有过切身阅历。他曾写过相关管帐哲学的文章,不只学报编纂部不给宣布,就连编纂部的在黉舍教哲学的传授都以为这是惹是生非,可没多久全国召开哲学使用学科钻研会,这阐明于玉林写的相关管帐哲学的文章,是用哲学本质的文章,尔后才被学报采取。
于玉林以为我们做人干事和做研讨都包括哲学在此中,只是我们习气为之而不自知,因而他经常教诲学生必定要学好两门课: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根底不牢,后发有力,这两门根底学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于玉林曾写过《管帐办法学》,这本书就表现了哲学的详细使用,上海立信出书社延续印刷三次,书中提到管帐根本办法中的零碎办法:是从分析到剖析,从微观到中不雅到微不雅,从年夜到小的零碎思想体例。在这类思想体例下,有了“年夜管帐”的思惟,进而有微观管帐轨制设想、地域管帐、部分管帐和微不雅管帐,详细包括了管帐普通办法和管帐特地办法。
在管帐学界,普通以为凡不属于实证研讨的即为标准研讨,于玉林感觉这是照搬东方国度的本本主义,他偏向于把研讨办法分为唯物辩证研讨法、零碎研讨办法和实证研讨办法。他指出一切研讨都离不开唯物辩证主义,零碎研讨办法则是将研讨工具看作一个零碎,依据零碎再详细合成为构造和要素,而我们该当倡导的实证研讨办法与东方的流动程式化实证研讨办法不完整相反,我们的实证该当是片面实证,经过查询拜访研讨和迷信尝试取得的书证、影象材料乃至物证都能够成为实证证据。关于我们该当采纳甚么样的立场看待东方观念,于玉林特地写文章以批评的目光深入剖析了东方实证 “洋陈腔滥调”的局限,展现了一个学者该有的自力考虑的态度。
于玉林偏重于根底实际研讨,而没有去投合学界集合于研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的高潮。社会迷信和天然迷信一样,在根底实际研讨很难呈现新效果,有时乃至需求五年十年乃至几十年,但他仍是呼吁把根底实际研讨注重起来,疑惑决好根底实际研讨,使用实际就很难有打破。
他特地举了一个例子,“关于管帐实质的根底实际就很值得去探求,弄清管帐实质是甚么是对管帐开展标的目的具有指点意义的工作。”于玉林提到关于管帐根底实际研讨也有辩论,有专家以为管帐的实质是管帐治理勾当,管帐治理的形式是价值治理,于玉林以为管帐治理就是财政治理,并且是要站在年夜管帐的角度,价值治理自身就是财政治理,分歧于管帐事务治理。在原有“财政资金治理”不雅念的影响下,一些《财政治理》课本的根本形式,是以企业财政勾当的资金活动为主体,次要包罗融资治理、投资治理、营运资金治理和资金收益分派治理等,这些形式实践上是广义的财政治理的形式,使有些在校进修的人员和在任务单元的实践任务者误觉得财政治理就是资金治理,其他形式如本钱治理、成本治理等就不是财政治理。于玉林以为这是照搬美国“小财政治理”的后果,而他则支撑“年夜财政治理”的观念,并举出两点来由,一是“财政片面治理”的理念与财务部《企业财政公例》中企业财政治理界说涵盖了资金全活动进程的说法坚持分歧,二是在深化多家企业与财政卖力人实践交换以后发觉,管帐核算和管帐治理在管帐消息化前提下完成了一体化整合,他不支撑企业细化管帐合作,将财政管帐部分设置成“算单算,管单管”的构造,而是主意整合管帐合作,经过人机合作,完成“年夜管帐”、“年夜财政治理”成效。
吾之人生:回忆往昔鞭笞不断
谈到对本人影响最年夜的人,于玉林提到了两位巨人,一名是毛泽东,另外一位是马克思。他的书房里摆放着的粉饰简直都是毛主席的照片、雕塑等,他回想任务之初初次接触到《毛泽东全集》,手不释卷,重复进修;年夜学时期于玉林进修了马克思的《本钱论》,欣喜地发觉其在管帐著作上的独到的地方,此中的管帐本质实际、资金轮回实际和连环替换剖析法深入阐释了资金活动的进程,给了他良多启示,他还特地搜集了一本《马克思管帐语录》。
2006年,于玉林退休,他常说本人只是从退职岗亭上退上去,是“退而不休”,笔耕不辍,考虑不息的他还完成了很多未竟的念想。于玉林一向就有重编1994年中国年夜百科出书社出书的《古代管帐百科辞典》的设法,2006年取得上海财经年夜学出书社鼎力支撑,颠末两年100多名作者的编写,终究成稿300万字的《管帐年夜百科辞典》,本辞典为上海市“十一五”重点图书出书项目,出书社并取得2008——2009年度国度出书基金赞助。
留给先人:生命不息斗争不止
于玉林描述本人职业生活一共有四个要害阶段,在湖北恩施百货公司的五年亲身介入了地盘变革,从一个不晓得甚么是管帐的年老小伙子成了一个不懂就问、好学肯干、指导欣赏的财政卖力人。第二阶段是1956年进入南开年夜学进修,四年寒暑从未归家的他积聚了结实的专业实际根底。文革期间闭会计短训班给了他讲授与理论分离的便当,他前后到天津市中小企业100多家查询拜访进修,理解实践管帐任务。最初是他带头接踵建立的一会、一刊、三个研讨所和三个钻研会,为管帐研讨的纵深开展供给了专业平台。
回顾几十年的光阴,于玉林仍是很欣喜本人为管帐事业做出了一点奉献,没有虚度工夫。固然感觉另有很多多少工作没有做完,但他会一向持续上去。岁月沉淀的积累让他总结出做人的“五个一”分享给年老人,起首人要有一种信奉,要保持信奉,就要保持不时进修。第二就是要有一种事业心,要有幻想和有一个为之斗争的目的,并做好本职任务。第三是人要有一种立异肉体,要理论本人的信奉和事业,只是普通地去任务是不敷的,面临多方面的繁杂任务,需求培育本人的立异肉体,在无限的工夫内,完成更多的任务。第四,人要有一种优秀学风。学风是进修的习尚和思惟办法。进修的习尚是外显的,表示为立场规矩,盲目自动,心情丰满,勤劳朝上进步,毅力坚强,兴味浓重,吃苦浮躁,自力考虑,肉体兴旺等。进修的思惟办法是内蕴的,表现为进修是实际与理论的一致,也就是脚踏实地。进修来不得半点虚伪,不克不及相对地必定和相对地否认,要弄分明是甚么、为何、能否准确和契合实践。学风是一团体肉体文明的主要表现,在进修进程中把实际进修与变革本人的客观世界分离起来,不时地进步本人的实际程度、思惟程度息争决实践成绩的才能。最初一点是人要有一种刚强毅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迷信上没有平整的小道,只要不畏劳苦沿着峻峭山路攀爬的人,才有期望到达光芒的极点。”
自1960年卒业以来,光阴荏苒,于玉林在执教岗亭上一待就是46年,自其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成为管帐博士研讨生导师,其手下卒业博士生并取得博士学位47人,此中台湾博士5人。到2013年末,于玉林合计宣布论文436篇,出书编著、主编和参编的学术专著、课本、东西书等110种。至2008年,掌管科研课题23项,此中:国度社科2项、部级4项。于玉林取得的声誉有:1989年天津市初等教育局优良教员;1991年天津市教育卫生工委优良教员;1993年市级优良教员;1994年度天津市休息典范;1998年中共天津市委教卫工委优良共产党员;1998年度天津市教育零碎“三育人”保守团体、“九五”建功奖章;2002年天津市教育工会高校优良教职工代表;2003年天津市一般高校讲授名师奖;2003年年天津市师德保守团体。
假如用一组直不雅的辞汇描述这位管帐界的老长辈,想必能够用“学生多、效果多、册本多“来描绘他,能够上数字枚举的面前更多饱含的是一名年过八旬白叟几十年来的勤劳耕作,他的一间书房不外方寸间,一个小床,一张书桌,一座沙发,一排书架,触目所见满是满满的册本,另有偶像毛泽东的雕塑和挂件。于玉林描绘本人退休后的作息依然与任务节拍相分歧,天天会漫步锤炼身体,还会在书房进修和写作,累了就在小床上稍作歇息,每次锤炼时有新的设法都要刻不容缓地赶回家写上去。已步入高龄的他往常走起路来照旧如年老人般挺胸举头、虎虎生风;言谈之间仍然如青年人般思想矫捷、噤若寒蝉。这位管帐界的于老,不只有着“三多”的实在写照,更有着那种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的韧劲。
文章会计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于玉林教授相关,哈尔滨代理记账 www.1jj.org